我在虚拟机里简单体验了下原版系统,浅尝辄止,简单记录下自己的体验,或许有略作参考的价值。如有谬误欢迎指出。
起源
我在 B 站看到了这个视频:
在 Windows 电脑上安装 最新版 macOS 14 系统 !(Sonoma)
这是使用 VMware 虚拟机来安装 Mac OS 14 的教程,很详细,所以我就试了试,很顺利的成功了。(但是据评论区反应,AMD 的 CPU 可能会遇到问题)
系统镜像是 14.8 GB,安装后虚拟机产生的文件体积是 32.8 GB。
首次进入系统后,取消从 CD 启动,然后重启来安装 VM Tools:
之后就可以拖动 VM 窗口来调整 Mac OS 的屏幕大小了。我把 VM 调整为全屏,这样 Mac OS 也是全屏的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使用时感觉到动画卡顿,而且有时桌面壁纸还会消失变成黑色的,所以这对使用体验有负面影响。可能是 VMware 给的显存 128MB 太少了?或者是因为是用 CPU 绘制的图像?
另外有些应用和功能需要 Apple ID 才能使用,我没有,所以有些地方没测试到。
桌面
Mac OS 支持多种语言,中文的体验也很好,内置了中文输入法,简单试了试没啥问题。
登录界面:
进入桌面:
壁纸挺漂亮的。
屏幕上还有 3 个显眼的东西:
1:顶部的横栏
除非程序窗口进入全屏,否则横栏会始终显示。(我讨厌这点)
它似乎只能固定在顶部显示,不能更改位置。
左边是菜单栏,显示系统设置图标、当前程序名称、以及程序的菜单栏(打开什么程序就显示什么程序的菜单栏)
顺便一提,进入桌面后,访达(类似于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是默认打开的,而且它无法被关闭,所以当你回到桌面时,这里显示的程序名和菜单就是访达的。
而当前台窗口是“照片”时,就会显示照片的菜单,比如此时出现了“图像”操作:
这个设计我个人是不喜欢的,因为程序的菜单栏与程序本体分开了,而且菜单栏固定显示在左上角,这个位置不管是眼睛看还是鼠标点,都没那么方便。如果菜单栏在程序窗口内部,用起来会舒服很多。
程序与菜单分家:
右侧是系统状态和通知栏,类似于 Windows 右下角的托盘。
通知:
控制中心:
点击日期时间的地方会显示多个小部件:
这些小部件可以拖动到桌面上以始终显示。Windows 上的小部件已经寄了,Windows 自己都没在用了。
另外有一点我没测试到,就是 Windows 托盘里可以常驻第三方 APP,比如 QQ、微信,还有很多小工具可以把图标放到托盘里而不占用任务栏空间,我觉得这点挺方便的。Mac OS 里我不知道会不会这样,因为我测试时没能从应用商店安装 QQ(因为我没 Apple ID),所以没测试到这个。
2:底部的程序坞
这是 Mac OS 很有辨识度的 Dock 栏。图标看起来挺漂亮,但我感觉风格不太一致。
程序坞在全屏时会隐藏,另外也可以通过设置隐藏。
它显示在屏幕左侧、底部、右侧,但不能在顶部,因为顶部有那个横条。
初始状态下,它有 3 个区域(就是用两条竖线隔开的),我没搞懂这个逻辑是什么。
鼠标放在竖线上就会显示一个上下调整的图标,向上拉就可以放大整个程序坞和图标大小,向下则是缩小。这很方便,反观 Windows 就不能调整任务栏图标大小。
打开的程序的底下会显示一个点,而 Windows 11 则是显示一个短横线,可能是抄的 Mac OS 的思路。
有个地方我没测试到,就是图标是否会高亮。比如 Windows 上,QQ 收到一条新消息,图标就会显示显眼的背景色,而 Mac OS 上我没有进行这个测试。(不过我观察到应用图标有时会上下跳动,不知这是否就是 Mac OS 上对应的机制)
对我来说,程序坞除了能调整图标大小,其他方面对比 Windows 的任务栏没多大优势。我对它有一些不满的地方:
- 竖线的逻辑是什么没搞懂
- 右下角的废纸篓图标无法取消或移走
- 鼠标放在程序图标上,不会显示预览图(Windows 可以)
- 无法通过点击图标来切换窗口的显示与隐藏。比如在 Windows 上,我看到 QQ 图标亮了,点击 QQ 图标就会显示 QQ 窗口,我看了一眼没必要回复,就再点一下图标让 QQ 窗口最小化。但在 Mac OS 上,点击图标只会是显示窗口,而不会隐藏(最小化)窗口。
- Mac OS 似乎不能通过 ⌘ + 数字 的方式启动和切换应用。在 Windows 上,按 Win + 数字 就会启动或切换到对应的应用。这样启动应用很方便,而且当我打开了很多程序后,想快速准确地切换到某个程序,直接按它对应的快捷键就行了。比如我把 Chrome 固定在第一个,想切换到它时就按 Win + 1。
另外,既然说到程序坞,就顺带看一下切换应用的界面。Mac OS 上有类似于 Windows 上按 Alt + Tab 切换应用的机制,会在屏幕中间显示一个横向列表,显示打开的程序:
Mac OS 只显示程序图标,而不像 Windows 那样显示预览图。不过我觉得在打开的程序较少时,两者在效率上差别不大。
当程序很多的时候,Windows 的预览功能或许会更有优势,因为预览图有时能够让我更快识别到目标窗口。比如我此时打开了 9 个程序,Windows 上是这样的:
有预览图通常会好些。
3:屏幕四周有一圈半透明的黑色边框
这是和“回到桌面”功能的配套:当你点击桌面空白处时,所有程序窗口都会最小化(类似于 Windows 上按 Win + D,或者点击任务栏右下角回到桌面)。但是在 Mac OS 上,打开的窗口不是最小化了,而是移动到屏幕四周的黑色边框里,对应它们原本在屏幕上的位置。
如上图,本来有个窗口在屏幕左上区域,回到桌面之后它就变成一个窄条了。
但是我觉得这挺鸡肋的,因为你无法点击这个窄条让这个窗口显示出来。这个窄条只能看。
之后当你再次点击桌面空白处时,所有窗口又会显示回原本的位置(就像 Windows 上再次按 Win + D 的效果)。
当前台有程序窗口在显示时,黑边不会显示。所以大部分时间是看不到它的。
窗口操作
Windows 的窗口右上角经常有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
Mac OS 则是在左上角有三个红黄绿按钮:
鼠标放上去时会显示图标:
从左到右依次是:关闭、最小化、全屏(注意不是最大化)。
我觉得 Mac OS 的按钮范围有点小(就算再放大一些还是这样),点击不如 Windows 准确、方便。
关闭按钮有时是只关闭前台窗口,有时会结束进程。类似于 Windows 上,有些程序你关闭它的窗口,它实际上还在运行(比如 QQ)。有些程序比如记事本之类的关闭就是真的退出了。
全屏按钮不是最大化(窗口最大化),而是进入全屏模式。
我更习惯窗口最大化,因为此时能够看到其他经常需要使用的地方,比如程序的标题栏、菜单栏,以及系统的任务栏。但是全屏的话很多地方都看不到。
其实 Mac OS 也可以窗口最大化,但是需要按住 Option(Alt) 键,此时这个按钮的图标会变成最大化,点击即可。
前后图标区别:
为什么这个常用的需求还得用快捷键来切换呢?而且一个按钮承担两种功能,真是狗屎设计。
Mac OS 还有个问题,关闭应用再次打开后,不会记住上次的位置和大小。
系统设置
Mac OS 的系统设置左侧一级菜单较多,所以有很多地方在右侧就可以修改所有设置,不需要进入更深的一层菜单。不过少数设置还是得进二级菜单的。
Windows 的系统设置左边一级菜单较少,很多功能需要一层层进入子菜单去找。
这样来看 Mac OS 的系统设置更便利。
应用列表
程序坞的第二个程序是启动台,点击它就会显示所有安装的应用:
看着有点像手机上的应用列表?也可以调整顺序、分页、分文件夹。
Windows 上没有这个功能,不过我觉得开始菜单上的磁贴或者是固定的程序,在效率上不会低于应用列表。
最常用的几个我固定在任务栏,次之的固定在开始菜单。
访达
程序坞的第一个程序是访达(Finder),它是 Mac OS 默认的文件管理器。
我在桌面上右键新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打开,是这样的:
它左边显示了一系列颜色标签,可以给文件打标签,不过好像不能添加自定义标签?
属性和右键菜单,看着挺正常的(我截图时按住了 Option(Alt)键,于是有俩菜单项发生了变化,这真是个狗屎设计):
此外,访达左侧的分类也挺让我摸不着头脑的。先来看 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经典的情况是打开直接显示盘符:
Mac OS 里默认不显示盘符和路径,我表示理解。
那么来看 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另一种样式:
显示“主文件夹”,这是当前用户相关的文件。很多 Linux 系统也是这样。
那么访达是哪种方式呢?额,它不走寻常路。
我忘记了它第一次打开是否会显示用户主目录,但反正我后来打开时,它总是默认显示“最近使用”。可能由于我还没操作太多文件,所以是个空列表。
那我想找我自己的文件咋办?看看左侧能点的地方:
那我只能点“桌面”了。
那么我的用户目录里其他的文件夹呢?图片、视频、文档之类的文件夹在哪里?
而且访达里没有显示目录层级,我怎么去别的目录?
额,其实是有的,又要按 Option(Alt)键。按了之后底下就会显示当前路径:
点击底下的文件夹就可以跳转了。
默认显示盘符会死吗?苹果的设计师在搞什么鸡毛?Option(Alt)是你爹啊非得把这么多东西塞进去。这样隐藏路径我只能觉得是没有为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始终显示的地方,又或者就是懒。
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种方式,在访达图标上右键,可以直接打开用户目录。但它就是不把用户目录放在窗口左侧,方便用户直接跳转。
之后当我想要新建一个 txt 文件时,我愣住了,因为右键菜单里只有新建文件夹,没有新建文件的功能。
即使在左上角的菜单里寻找,也没有新建文件的功能,只能建立文件夹。
经过谷歌搜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安装第三方软件,或者打开终端来新建文件。反正访达是不自带新建文件的功能的。
狗屎。
哦,还有个多标签页的问题。Windows 的标签页是在顶部的,看起来这样:
访达的:
我当时右键文件夹选择“在新标签页打开”,然后愣是没找到标签栏在哪里。后来还是找到了,这破标签栏不是在顶部,也不是在底部,而是那一条灰色背景,黑色文字的横条!在整个窗口都是亮色的情况下,这灰不溜秋的条幅难以吸引到用户的注意,所以我第一时间没发现出现了这个玩意。
而且这配色不仅难看,文字也不易辨识。
标签栏高度还小。
位置这块我也就忍了。
关闭按钮呢?把鼠标放上去,才发现在左侧有一个小小的关闭按钮。
我看苹果的设计师是生怕把资源管理器做的好用啊,那比杀了他亲妈还难受。
最后,访达是开机自启动的,并且无法退出。也就是说它始终是运行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截图里它下面始终有个原点,这表示程序在运行。
我不知道它是否和 explorer.exe 有类似的必须运行的理由,但 explorer.exe 并不会在任务栏上总是显示一个打开的文件夹之类的玩意。访达就仿佛大声喊着“看啊,我一直在运行哦!”。现在再看它的脸感觉像是在嘲讽我。
对于访达,我的使用体验只有两个字:坐牢。如果可以补充,那就是:狗屎。
Safari 浏览器
苹果自带的浏览器当然是 Safari 了,但是 Safari 浏览器在我心中印象并不好,因为不管是它的 PC 端还是移动端,有些其他浏览器(Chrome、Firefox)支持的功能它不支持,而且它自己还有不少特有的 bug,或者一些特殊的原生组件样式。它的浏览器扩展是一个单独的应用商店(市场),和 Chrome 浏览器的扩展不共通,显得封闭,而且扩展的数量少。
这次打开几个网站试试,这破标签页我还是忍不住觉得丑,而且在标题栏下面放标签栏,总觉得影响鼠标点击的效率。
这逼标签栏非得整成灰色吗?
Windows 上的 Chrome 就好得多:
快捷键
Mac OS 有很多快捷键和 Windows 不同。这点没什么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按 Option(Alt)时,会有一些菜单变成另外的菜单,或者额外显示一些功能,这种设计真是难用,我希望的是这些功能和菜单始终显示。
一些常用的快捷键对比,例如:
功能 | Windows | Mac OS |
---|---|---|
资源管理器 | Win + E | ⌘ + N |
退出程序 | Alt + F4 | ⌘ + Q |
最小化 | Win + M(↓) | ⌘ + M |
最大化 | Win + ↑ | Option + 双击窗口的任何一个角落 |
全屏 | F11 | Control + ⌘ + F |
退出全屏 | F11 | Esc |
切换应用 | Alt + Tab | ⌘ + Tab |
小结
简单尝试了 Mac OS 之后,我觉得它看起来漂亮,但是操作起来并不顺手。(而且有些地方并不漂亮)
不顺手不只是说没用习惯,而是它的很多设计在我看来是不好用的,影响效率和实用性,所以我也没有继续尝试的打算了。
另外它的一些内置应用需要 Apple ID,不然就没法用。虽然 Windows 也有类似的需要微软账号的情况,但是感觉没有那么严重。可能这和苹果搞自家的生态有关吧。
但是 Mac OS 在安装时可以选择跳过 Apple ID 直接使用本地账号,Windows 却必须要登录微软账号,没提供直接跳过的方法。
另外 Windows 现在加的广告(或者说是资讯)真是恶心,比如开始菜单里点击输入框,就会显示:
还有按 Win + W 会从屏幕左侧显示的:
还好我平时使用都不会看到,得特意去看才会看到,算是没啥影响。
windows的开始菜单和资讯的广告都是可以关掉的,关掉之后就干净了好多了。